杜奥莫大教堂(Duomo)位于又名花之圣母教堂,位于米兰市中心,有人称这是世界第三大教堂。这是一座哥特式大教堂,高106米,其外部以绿、白、红三色大理石装饰,应用建筑学、几何学原理设计修建。杜奥莫大教堂、乔托钟楼和八角形的圣乔瓦尼洗礼堂同在一个大广场上,三座大的建筑构成一体,显得格外雄伟壮观,为世界最华丽的教堂之一,规模仅次于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它是米兰的象征,被马克·吐温称赞为“大理石的诗”。1386年开始兴建,各国工程师纷纷设计方案,1500年最后完工。虽经多人之手,但始终保持了“装饰性哥特式”的风格。教堂建成后,内部又陆续增建了不少附属物,直到19世纪末才最后定型。
教堂大门内的日晷是1786年建造的,阳光自堂顶射入时,随着地球的旋转,阳光的移动,一年四季均可准确指出每天的中午时刻。
教堂内外墙等处均点缀着圣人、圣女雕像,仅教堂外就有3.500尊之多,教堂顶有135个尖塔,每一塔顶立一塑像,另有150个水道,410个大理石支架,上面均装饰有浮雕。更大的尖塔居于堂顶正中,高达108.5米,上面是一座高4.16米的镀金圣母雕像,这一大教堂最初的正式名称为“圣母诞生大教堂”。正面大门下半部为巴洛克式,上半部为哥特式。6座庞大石柱,隔着5道铜门,上面遍布浮雕,正中大门铜雕描绘圣母玛丽亚生平事迹,完成于1896年至1908年。堂内呈拉丁十字形,即直大于横。殿内高46.8米,长148米,宽61.5米,可容纳3.5万人。屋顶由12根高24米、直径3.5米的大理石石柱支撑,形成5道走廊。柱顶四周刻有8座石像穹隆,殿内的雕像有800多座。教堂内的大窗共有24扇,高越20米,均为彩色玻璃画,描绘的是宗教故事。
殿内的大祭坛是佩莱格里尼于1581年设计的,四周设5尺高栏,正中圣体龛外有8根镀金铜柱,支撑着一个凯旋基督铜像的顶盖,将他罩于其中。其下由四个小天使抬着。祭台后的管风琴造于1542年,1939年扩充,成为一个有180个调音器、1.3万个音管的大风琴。
教堂有6座石梯(共920级台阶)和两个电梯通往屋顶,顶上纵横交错着33座石桥,连接堂顶各个部分。登上堂顶可鸟瞰全市风光。
圣玛丽亚鲜花大教堂是文艺复兴时期之一座伟大建筑。
1295年由阿尔诺沃·迪卡姆比奥在原先的佛罗蒂诺大教堂的基址上兴建,1496年才最后完工。 这座教堂大圆顶是世界上之一座大圆顶,是菲利浦·布鲁内莱斯基(1377~1446)的杰作,设计并建造于1420年到1434年间,这位巨匠在完成这一空中巨构的过程中没有借助於拱架,而是用了一种新颖的相连的鱼骨结构和以椽固瓦的 *** 从下往上逐次砌成。
圆顶呈双层薄壳形,双层之间留有空隙,上端略呈尖形。教堂的外立面到1587年仍未完成,为完成这一工程,举办了多次竞赛招标,约三个世纪后才于1871年选中建筑师埃米利奥·德法布里的方案,于1887年竣工,用的是卡拉拉的白色大理石、普拉托的绿色大理石和玛雷玛的粉红色大理石,整座建筑显得十分精美。
智利矿藏、森林和水产资源丰富,以盛产铜闻名于世,素称“铜之王国”。
智 *** 重视发展旅游业。除原有的沿海海滨和南部的风景区外,近几年又投资开辟了一些新的旅游景点,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如建造滑雪中心,组织南极观光和国际音乐会等。
圣地亚哥圣地亚哥座落于智利中部的中央谷地,全名“圣地亚哥-德智利”,是智利的首都和更大城市,也是圣地亚哥首都大区的首府。该城市为南美洲第四大城市,是智利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圣地亚哥夏季干燥温和,冬季凉爽多雨雾,碧波粼粼的马波乔河从城边缓缓流过,终年积雪的安第斯山仿佛一顶闪闪发光的银冠,天然山水给圣地亚哥增添了动人的风韵。圣地亚哥为智利的天然旅游城市,拥有众多的旅游资源,博物馆、美术馆、公园众多,圣卢西亚山是观赏整个城市的更佳地点。
站在圣卢西亚山可一览无余的欣赏圣地亚哥的高楼大厦、解放广场、宪法广场、巴格达诺广场等;此外,还可观赏到市区和近郊的天主教堂、主教堂、市政厅、邮政大楼、国家图书馆、历史博物馆、美术馆等。阿塔卡马沙漠阿塔卡马沙漠是南美洲智利北部的沙漠,是最干旱的地方之一。
介于南纬18°~28°之间,南北长约1100公里,从沿海到东部山麓宽100多公里。在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离岸风和秘鲁寒流综合影响下,使本区成为世界最干燥的地区之一,且在大陆西岸热带干旱气候类型中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形成了沿海、纵向狭长的沙漠带。
气候极端干旱,少雨多雾;相对湿度较高,可达70%以上;年雨量一般在50毫米以下,北部尚不到10毫米,且变率很大;有些地方曾多年不雨。多盐沼。
铜和硝石藏量丰富,南回归线北侧的楚基卡马塔有世界著名的露天大铜矿,北部沙漠区有闻名世界的天然硝石矿。沿岸由秘鲁寒流带来南极冷水,使空气下冷上暖,造成逆温层,亦不利于成雨。
在一个世纪中,伊基克(Iquique)和安托法加斯塔只下过2~4次大雨。温度较低,安托法加斯塔平均夏温18℃(65℉)。
这片沙漠在19世纪本分属智利、玻利维亚和秘鲁三国,它们为争夺资源经常发生冲突。1879~1883年的太平洋战争,智利获胜,遂永久占有这块地区。
从19世纪中叶以后开采硝石。之一次世界大战前智利硝石垄断世界市场,年产量达300万吨。
自从人工合成氮出现后,硝石市场大为缩小,当地繁荣一落千丈。当下的主要资源是安地斯山区丘基卡马塔(Chuquicamata)和沿海帕波索(Paposo)的铜矿。
阿塔卡马沙漠如此干旱的一部分原因在于来自南极的寒流产生了很多的雾和云,但并没有降雨;羊驼。拉帕努伊国家公园(复活节岛)拉帕努伊国家公园位于复活节岛上,复活节岛是世界上最与世隔绝的岛屿之一,拉帕努伊国家公园也成为最与世隔绝的公园之一。
此公园具有独特的巨型雕刻和建筑。从十世纪到十六世纪期间,建筑了神殿并树立起了巨大的石像,称为莫阿伊,它们至今仍是一道无与伦比的文化风景,使整个世界为之着迷。
拉帕努伊国家公园因有巨石雕像而闻名于世,与巨石人像一起流向人世的还有无数不解之谜,比如朗戈木板之谜。拉帕努伊国家公园里最著名的是巨大的石雕像,已发现的约有1000尊,此外还有大石城遗迹。
这些巨大的石雕像大多在海边,有的竖立在草丛中,有的倒在地面上,有的竖在祭坛上。石像一般7-10米高,重约90吨,它们的头较长、眼窝深、鼻子高、下巴突出、耳朵较长,没有脚,双臂垂在身躯两旁,双手放在肚皮上。
这些石雕像是用淡黄色火山石雕刻成的。有的石雕像身上还刻着符号,有点像纹身图案。
在石像附近曾经发现过刻满奇异图案的木板,人称“会说话的木板”, 但这些木板后来遭遇了“文明者”带来的浩劫。圣卢西亚山圣卢西亚山为智利著名的风景区,山高230米,为锥形山岗。
与其说圣卢西亚山是一座山,不如说是一个依山建筑、精巧别致的花园。山脚下的入口处有深红色宫殿式大门,附近矗立着一座印第安反殖民统治战争中的英雄的塑像。
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盘旋而上,直通山顶。山上有古希腊雅典式的白石门廊,门廊两侧是古朴、苍劲的巨型壁画。
圣卢西亚山满山都是茎干肥硕、形态各异的仙人掌,色彩艳丽的花草点缀其间。山腰有一处“石泉”,泉水缓缓从造型优美的石雕顽童怀抱的罐子中流淌出来,在郁郁葱葱的林木中形成一潭碧水。
小平台上点燃着长明火把,山坡上还建有美洲民间艺术博物馆。山顶修有七角古堡,从古堡顶上可俯瞰全市。
古堡、雉堞和铜炮年代久远,迄今保存完好。站在古堡前俯视全市,长3公里、宽100米的奥希金斯大街横贯全城,公路上汽车川流不息,两侧高楼大厦林立;解放广场、宪法广场、巴格达诺广场等历历在目。
古堡附近有曲径盘旋的假山以及飞洒的喷泉,景色秀美多姿,有“空中花园”之称。山顶还建有西班牙殖民者1540年建造的南美洲之一座炮台──克鲁普炮台。
我说说意义 建筑呢 说是用石头刻画的历史 可以从中了解当时修建时,人文内涵,人们的生活水平。
教堂呢 是宗教,信仰的产物,是人类精神所寄托,所崇拜的建筑,人类向往天空,向往神灵,所以有哥特式建筑高耸的尖塔,直指苍穹。 教堂的拉丁十字型,表示十字架。
为什么巴黎圣母院,圣家族教堂,圣彼得教堂都是公认更好的教堂,仅仅是外观吗?细细品味,其实他们就像是一本惆怅的小说,建筑的每一个细部都是一段优美的文字,诉说一个建筑师对基督的理解和热爱。 要读懂建筑不容易啊,好比读名著,没一定文学功底可不行。
你也只是去旅游,当你看到那些神圣即妖异的教堂时,它所带给你感觉是怎样的那就是怎样的。没必要细细琢磨,我一直认为艺术这东西不仅是让他们圈内人能够品味的。
大理石教堂位于阿美琳堡王宫广场东西轴线的西端。
1749年时,丹麦王室为了纪念奥尔登堡皇族统治丹麦300周年,而打算建造一座用挪威大理石砌成的教堂。由于建造成本太高,这座教堂不得不停止修建,直到100年后,金融家C.FTietgen买了建筑所有权后,才开始继续建造这座大理石教堂。
之后,新的建筑师又在教堂上面修建了意大利巴洛克式的大圆顶,使得这座教堂更加宏伟壮观。1894年,大理石教堂终于竣工落成,在教堂四周底座和上层栏杆上都有着精美的装饰,一共有32座雕像,分别是圣经中的人物和著名的神职人员。
走进大理石教堂里观看,圆顶建筑使整个教堂显得更加宽敞明亮。高大的拱顶直径有30米,高40米,上面还装饰有色彩鲜艳的耶稣12个使徒画像。
推荐阅读:
本文部分图文、音频、 *** 于 *** 搜索,版权归版权所有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北京户外网对其观点赞同或支持。
本站文章发布于 4年前 ( 2021-06-12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