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福州市南福清市西宏路镇,紧靠鲤鱼湖,是福建省著名的风景名胜。因山上石奇岩怪,竹松苍翠,故名。
去石竹山,可在福州市乘长途汽车至宏路镇,行车约2小时。到达宏路镇向西即至东张水库,水库西北方向,即为石竹山。石竹山屹立在危崖峭壁之上,从石竹山下步行而上,有两条宽约1米的千级石阶径道曲折而上,即至石竹寺。石竹寺又名九仙阁,
相传在汉武帝刘乇时,在福州市于山修炼的何氏九兄弟在此得道成仙,后人建筑九仙阁,以资纪念。
九仙阁始建于唐大中三年(849年),宋、明重修,1979年又重修。寺内有大雄宝殿、文昌阁、观音亭、石佛宫等建筑,规模宏大。
寺处景色秀丽,石竹山上有龟蛇石、小蓬莱、三重檐、青龙洞、通天洞、一线天、仙桥、紫云塔等0多处天然美景。寺西有一座龙女岩,传说为东海龙王的公主化身,近邻还有九鲤仙醉卧岩,一条长约丈许、宽约尺余的石条横架其间,造化之功,维妙维肖,此即"天桥"胜景。
寺东可俯视东张水库,山水辉映,景物壮观。宋代朱熹、明代徐霞客、清代陈宝琛均到过石竹山,且留下题匾。 归时可顺路去福清市西的瑞云塔、弥勒岩一游。福州旅游 / ,里边有详细的福州各景区的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山间有紫云洞、桃源洞、通天洞、日月洞、摘星台、化龙窝、鹤影石、蓬壶石、鸳鸯石、棋盘石、龟蛇石、蟠桃石、穴窦、洞天等奇岩怪石,天然石景。 "祈梦之所",是石竹山宗教文化一大特色,山南麓半山腰悬崖峭壁上构筑着橙瓦红墙结构精巧的古建筑群,宛如空中楼阁,蔚为奇观,古殿阁前蹬道蜿蜒,东侧方缆车徐动,人来客往,香烟袅袅,这就是闻名遐尔--石竹山道院
胜景有一线天、二塔、三岩、四泉、五仙、七峰、十二石。状元峰半山腰的石竹寺,由九仙阁、玉皇殿、伽蓝殿、文昌阁、土地庙、观音堂、石佛宫等组成,建于唐大中元年(874),建筑精美。相传汉武帝时,福州何氏兄弟曾在此修炼成仙。至今还传说只要心诚意善,在寺中的九仙楼上住一宿,做个好梦,心中夙愿便能实现。
1980年后旅外华侨捐资重修,并修建了山门大道、仙人台等。石竹山山下东张水库碧波万顷,与石竹山相辉映,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总的来说、还是挺好玩的、
石竹山
石竹山原名石所山,《徐霞客游记》中写到“春游石所,秋游鲤湖”。山多幽岩怪石,又盛产筱竹,雨后苍翠欲滴,为山中之胜,故又名“石竹山”。古人誉为“兹山奇绝,雅胜鼓山”。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石孝廉映斗“改旧路穿石洞榕门而上,路断处为桥以渡,愈增幽胜,又建半山亭以便憩息。”叶向高陪友董应举游石竹山后,曾赋诗一首以纪其胜。
石竹山位于石竹畔,海拔 534 米 ,距融城约 10 公里 。从山脚到寺院,须攀登石阶 1436 级,蜿蜒陡峭,长达 1069 米 。山上怪石峥嵘,岩壑奇绝。有一线天、二塔(舍利塔、火化塔)、三岩(普陀岩、虎迹岩、石竹岩)、四泉(濯缨泉、仙泉、无尽泉、洗耳泉)、五仙(仙桥、仙井、仙床、仙坪、仙棋盘)、六洞(猴油、通天油、青龙油、牛脚洞 、紫云油、桃园洞)、七峰(天子峰、玉女峰、状元峰、探花峰、象王峰、紫帽峰、狮子峰)、十二石(鸳鸯石、纱帽石、出米石、龟蛇石、朝斗石、鹤影石、双鲤石、伏虎石、宝所石、仙桃石、醉石、猪石)等胜景。
石竹寺位于状元峰下的险岩峭壁上。殿阁雕梁画栋,造型精美;青瓦红墙,朴素大方。从山下仰望,犹如空中楼阁。相传汉武帝时,福州何氏兄弟曾在这里修炼成仙,为民驱邪除疾。至大唐大中元年( 847 年),始建九仙阁,继建玉皇殿、文昌阁、土地庙、观音堂、伽蓝殿等。寺院初建时名灵宝观。宋宣和三年( 1121 年)改为灵宝道观。宋乾道九年( 1173 年)丞相史浩重修。明宣德三年( 1428 年),里人黄通募缘重建。明万历四十四年( 1616 年)春,叶向高与石映斗募缘修建观音阁及僧房。越 2 年,又重建九仙阁。民国元年( 1912 年),庠生邱式金重建仙君楼、大雄宝殿、天宝阁和土地堂等,均为木结构。
古往今来,石竹山以其绮丽的风光,动人的传说,使不少名人志土、墨客文人流连其间,朱晦翁、叶向高、陈宝琛、萨镇冰等都在这里留下了珍贵的摩崖题刻或匾联。徐霞客在《游九鲤日记》中也生动翔实地记下了石竹的迷人风光以及他浏览石竹山的经历。清太子太傅陈宝琛在石竹寺题一联为“虽痴人可与说梦,唯至诚为能前知。” *** 元老萨镇冰于民国12年写了一幅题匾,文曰:“扫除名利”,至今尚留存寺中。
瑞岩山
瑞岩寺位于福建省福清市境内的瑞岩山。北宋所建,距今约九百年历史。瑞岩山在福清市区东10公里海口乡。山中怪岩奇洞,胜景甚多,著名的有佛窟岩、天章岩、大洞天、振衣台、桃花洞等37奇景。山顶石岩,史载有一孔洞大如箕,水满其中,春夏不涸,人称“可通海”。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团栾居士于山南开辟景物,并创建瑞岩寺。佛殿梵宫依山而建,恢宏壮丽。后历代有兴修,现有建筑为明末清初及民国初所筑。寺西有一巨大石雕弥勒佛像,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戚继光游瑞岩山,开辟大洞天、宜睡洞、归云洞诸胜景,并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九月,书《瑞岩开山记略》,立碑于弥勒像左。自岩顶鸟瞰远山近水,云影天光,心旷神怡。
弥勒石像历经600多年风雨侵蚀,仍保存完整,吸引古今不少游人墨客到此观瞻。清代何连成有诗赞曰:“一任寒风暑雨侵,端然趺坐入禅深;雪山不瘦石和尚,却藐区区丈六金”。
瑞岩后山胜景,系明嘉靖年间抗倭名名将戚继光发动军士开辟的。多年来,开山采石,造成严重破坏,以致那“仰望天一线、俯窥千仞壁”的一线天,已荡然无存,那“蝙蝠洞”也无从寻觅
“全游网”是一个很好的旅游网站,楼主想知道的,上面都有。
网址 。
山间有紫云洞、桃源洞、通天洞、日月洞、摘星台、化龙窝、鹤影石、蓬壶石、鸳鸯石、棋盘石、龟蛇石、蟠桃石、穴窦、洞天等奇岩怪石,天然石景。
"祈梦之所",是石竹山宗教文化一大特色,山南麓半山腰悬崖峭壁上构筑着橙瓦红墙结构精巧的古建筑群,宛如空中楼阁,蔚为奇观,古殿阁前蹬道蜿蜒,东侧方缆车徐动,人来客往,香烟袅袅,这就是闻名遐尔--石竹山道院胜景有一线天、二塔、三岩、四泉、五仙、七峰、十二石。状元峰半山腰的石竹寺,由九仙阁、玉皇殿、伽蓝殿、文昌阁、土地庙、观音堂、石佛宫等组成,建于唐大中元年(874),建筑精美。
相传汉武帝时,福州何氏兄弟曾在此修炼成仙。至今还传说只要心诚意善,在寺中的九仙楼上住一宿,做个好梦,心中夙愿便能实现。
1980年后旅外华侨捐资重修,并修建了山门大道、仙人台等。石竹山山下东张水库碧波万顷,与石竹山相辉映,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总的来说、还是挺好玩的、。
1、西禅寺 坐落于福州市西郊怡山凤尾村。
怡山是一座小山坡,因形如飞凤落坡,又名凤山。原为南朝梁炼丹士王霸所居。
唐咸通八年(867),观察使李景温延请长安大禅师来此地建寺,两年后改名请禅寺,不久又改名延寿寺。五代后唐长兴四年(933),改名长庆寺,后遭战乱破坏。
宋天圣年间(1023-1032)复建,景祐五年(1038)敕号"怡山长庆禅寺"。旧时福州东南西北郊均有禅寺,此寺在西郊,故俗称"西禅寺"。
寺庙占地约100亩,有三道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客堂、祖堂、斋堂、念佛堂、方丈室、禅堂、明远阁、钟鼓楼、伽蓝殿等大小殿堂四十多座,大部分是清光绪年间(1875-1908)微妙禅师在海外募金重建,其规模在清末居福州五大禅寺之首。寺内有玉佛阁、明远阁、懒安祖师塔、内真身铭等建筑。
垣内寄园,花木似锦,周围有古荔三百株,因荔枝品种不同,成熟时间不一,"怡山啖荔"传为佳话韵事,也留下很多名人字画。 玉佛阁在西禅寺内,供奉两尊玉佛。
阁为两层建筑。底层供奉释迦牟尼玉佛像,高2.8米,重8吨;第二层卧佛像,长3.7米,重10吨。
这一坐一卧两玉佛为我国目前更大的两尊玉佛。阁两旁有联曰:"一宇澄清,闽峤新开楼阁好;佛光普照,禅窗依旧荔枝红。
"由苏渊雷、虞愚、林宪民等题。阁掩映在荔枝丛中,颇为壮观。
明远阁在寄园内,为清顺治七年(1650)创建。荔枝红时,文人名士,争相邀约,会聚此间品荔,啖荔和咏荔,素称风雅。
现存建筑为清光绪三年(1877)重建,双层翘檐,中为厅堂,旁为客房。 寺内懒安祖师塔真身铭,是1952年建在椤枷山的懒安祖师塔毁时迁居入的。
懒安和尚名大安,唐代福州长溪人,初入福清县黄檗山学戒律,后往江西洪洲百丈山参拜百丈禅师怀海,深造《禅门规式》,再居沩山,因号大沩。唐咸通八年(867)观察使李景温请来此兴建佛寺,为开山祖师,僧众达三千余人,鼎盛一时。
中和三年(883)坐化于方丈室,世寿九十一。今塔内真身铭已建碑亭。
此外,寺中文物古迹甚多。除梁代王升天之"冲虚观"、"白龟吐泉"遗址外,还有本寺开山祖师懒安禅师塔内真身铭石碑、唐七星井,弘一大师放生池碑,雪庵禅师朱地金字百寿屏,康熙御笔之《药师经》,佚名僧人剌血缮写的《法华经》、《楞严经》等。
西禅寺在历史上还派出僧人任新加坡双村寺、马来西亚槟城双庆寺、越南南普陀寺等地主持,这些国外的寺庙火亦十分兴旺。 2、先薯亭 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清冷台,是纪念明朝万历年间引种和推广番薯的华侨陈振龙和福建巡抚金学曾而建的。
郭沫若曾颂扬陈振龙“此功勋当得比神农”。 陈振龙(约1543~1619年),长乐县人。
年未二十中秀才,后乡试不第,遂弃儒从商,到吕宋岛(今菲律宾)经商。振龙见当地种有朱薯,耐旱易活,生熟都可食,有“六益八利,功同五谷”。
便不顾西班牙 *** 不许朱薯出口的禁令,将薯藤绞入吸水绳中,渡海带回福州培植。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闽中大旱,五谷歉收,振龙让其子陈经纶向巡抚金学曾呈报吕宋种植朱薯之利。
金学曾令其觅地试种。振龙父子即依照土人传授种植之法,在达道铺纱帽池舍旁空地试种。
4个月后,朱薯子母钩连,小者如臂,大者如拳,味同梨枣,可以充饥。金学曾遂通令各地如法栽种,大获丰收,闽中饥荒得以缓解。
金在陈经纶所献《种薯传授法则》基础上,写成中国之一部薯类专著《海外新传》。闽人感念金学曾之功,将朱薯改名金薯,又因来自“番国”,俗称番薯。
并在福州、福清等地建报功祠,专祀金学曾和陈振龙。陈振龙五世孙陈世元又撰《金薯传习录》传世。
清代,金薯种植推广到全国各地。道光年间,福州人何则贤在乌石山建“先薯亭”以为纪念。
先薯亭下有一条小路,两石夹峙于路两边,叫“天门”。先薯亭下天门中的一块夹石极似鲸鱼,称“鲸鱼石”。
过天门岩壁上有清代画家广陵禹隶书“饮岚”。明朝初年在这里种植“长颈鹿榕”,如今盘石而生,根粗叶茂,酷似长颈鹿翘首南天。
3、福州西湖公园 位于市区西北部的湖滨路,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福州迄今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典园林。晋太康三年时,郡守严高引西北诸山之水到此以灌溉农田,因其位于晋代城垣之西,所以称西湖,后又经历代扩建,始有今日之规模。
西湖现在总面积约45公顷,水域面积约30公顷,共有三座小岛——开化屿、谢坪屿和窑角屿,分别由柳堤桥、飞虹桥、步云桥、北闸桥连接,主要景观有仙桥柳色、湖心春雨、古堞斜阳、湖天竞渡、宛在堂、紫薇厅、鉴湖亭、荷亭、桂斋等。 仙桥柳色曾是古西湖八景之一,进入公园大门即可见长堤卧波、垂柳夹岸,此堤就是柳堤,柳堤中段为桥,即仙桥,两旁遍植柳、桃及灌木,待到春风来时,柳丝泛绿,桃花似火,自是一番秀美景色。
湖心春雨也位列古西湖八景之中,每当春雨如织,或泛舟游湖,或在湖心小亭赏雨,同样别有情趣。 每年端午节,福州西湖都会举行龙舟比赛,届时,激烈壮观的竞渡场面会在广阔的水天之间展开,阵阵的锣鼓声响则彻云霄。
另外,福建省博物馆、美食展览馆也在西湖公园内,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观赏湖。
山间有紫云洞、桃源洞、通天洞、日月洞、摘星台、化龙窝、鹤影石、蓬壶石、鸳鸯石、棋盘石、龟蛇石、蟠桃石、穴窦、洞天等奇岩怪石,天然石景。
"祈梦之所",是石竹山宗教文化一大特色,山南麓半山腰悬崖峭壁上构筑着橙瓦红墙结构精巧的古建筑群,宛如空中楼阁,蔚为奇观,古殿阁前蹬道蜿蜒,东侧方缆车徐动,人来客往,香烟袅袅,这就是闻名遐尔--石竹山道院胜景有一线天、二塔、三岩、四泉、五仙、七峰、十二石。状元峰半山腰的石竹寺,由九仙阁、玉皇殿、伽蓝殿、文昌阁、土地庙、观音堂、石佛宫等组成,建于唐大中元年(874),建筑精美。
相传汉武帝时,福州何氏兄弟曾在此修炼成仙。至今还传说只要心诚意善,在寺中的九仙楼上住一宿,做个好梦,心中夙愿便能实现。
1980年后旅外华侨捐资重修,并修建了山门大道、仙人台等。石竹山山下东张水库碧波万顷,与石竹山相辉映,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总的来说、还是挺好玩的、。
推荐阅读:
本文部分图文、音频、 *** 于 *** 搜索,版权归版权所有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北京户外网对其观点赞同或支持。
本站文章发布于 4年前 ( 2021-06-26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