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义门正宅:为义门陈始祖陈旺由庐山圣治峰迁居此地,原名太平乡常乐里艾草坪(现义门村委会对面),后因人数剧增,逐渐扩建,先后建有诸子巷、火巷街、百柱堂等。
2、诸子巷:又名“朱子巷”,为火巷街支街,通往百犬牢、洗米池、馈食堂等处,乾化二年岁除之日,置到黄忠辅田,当晚诸房诞生三十二男(也有说三十七男)。后把诸房产子之地命名为“诸子巷”。
3、百柱堂:名广堂(议事厅),九梁十架,百柱落地,东依碑亭,南接火巷街口,前各三门,北连太公堂。墙基尚存。
4、旺公祠:又名东皋祠,后梁开平元年(907)建,因在正宅之东,称东皋祠。现墙基仍在。
5、公婆丘田:乾化二年(912)壬申岁除日,置到黄忠辅田,计三千八百余步。当晚诞生三十二男,后具登科第,仕宦荣显。
因名其田曰:“公婆丘”,立为“义田”。6、击鼓楼:贞 明 年间位于义门正宅南山顶亭楼中,亭中放了一面大鼓,是义门陈击鼓传递信号的地方,后人也称此楼为击鼓楼。
7、馈食堂:义门正宅东,大公塘(现文史馆下面水塘)以西。现义门村十一组所在地,义遗址部分已挖掘,并出土了大量的文物。
部分文物陈列于义门文史馆之中。8、大公堂:现义门祠堂及文史馆所在地,大公堂主要陈列义门陈先祖雕像,是当时义门陈氏祭祀先祖圣地。
现仍存残墙一堵。四周古柏14棵,肥皂树1棵,门前古井常年清泉不涸。
9、永清寺:位于今义门村七组原仓库之处,墙体仍存。10、旌表台:为义门陈第三任家长陈崇于唐光启二年(886)首建,位于正宅之南(改为农田)。
因唐僖宗李儇于中和四年(884年)首旌义门,原名为常乐里艾草坪,从此以“义门”著称,是专为宣读皇帝诏书的仪式台,先后受到唐、宋七位皇帝的旌表,后扩建为一门、二门、三门。之一门两侧对联为“九重天上旌书贵,千古人间义字香”,横披“义门陈氏”,为李儇所赐。
第二门两侧对联为“聚族三千口天下之一,同居五百年世上无双”,横披“真良家”,为宋太宗赵光义所赐。第三门两侧对联为“三千余口文章第,五百年来孝义家”横披“义居人”为宋真宗赵恒所赐。
旌表台是义门陈最壮观的建筑物。毁于明初兵燹,现遗迹无存。
11、都蚕院:建于北宋初期,位于今浙江移民队处,原望迎亭旁,是养蚕缫丝,纺纱织布生产之所,遗迹于一九七0年浙江移民来此建村所毁。12、秋千院:建于北宋初,位于今磨溪乡尖山村杨家,距都蚕院约一华里,是纺墙基部份可寻。
13、东佳书院:位于今爱民乡岩泉村岩前桂家,为陈崇于唐昭宗大顺元年(890年)所建。东佳书院鼎盛时期,有学生四百余人、庑房(即教室)30多间,开始只招收本族子弟,后对外开放,“延四方学者,伏腊皆资焉。
江南名士,皆肄业于其家”。14、东佳别墅(一字园):为义门陈第五任家长陈衮所建,建于乾化二年(914年),当年大学士苏东坡游学东佳时留下的墨迹“一字园”三字还清晰可见。
15、接官厅:接官厅共三处,义门老宅一处(望迎亭),是专供接待官宦、名流、学者之所,德安县城北门河边(现老林业局院内)一处。每处设专人接待。
16、廨宇:为义门陈第七任家长陈鸿所建,位于今德安县义峰山(义丰山)脚下,廨宇专供接待吃住之所,即今之宾馆,毁于清。17、兰宫:为义门陈第十一任家长陈袭于北宋至道二年(996年)所建,地点在今义门村十组花园之处,是专供来客游乐休闲之处,当地人至今称该处为花园兰宫,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火巷庄拆除,改做住房,现墙基可寻。
18、刑杖所:为义门陈第十二任家长陈旭主家政时,于北宋至道三年(998年)所建,毁于元初。19、御书楼:为陈旭主家政时于北宋咸平元年(998年)所建,位于东佳书院内,至道二年(996年)宋太宗派内侍裴愈亲临义门,特赐御书三十三卷,并题下“天下之一家”现无存。
20、五祖道院:为义门陈第十三任家长陈蕴主家政时,于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所建,原址在今文史馆右侧。朝墙基仍存。
21、百犬牢:为陈蕴于北宋庆历年间所建,地点在义门正宅东,馈食堂西,今义门十一组背山竹林,是专设犬舍之所,“百犬同槽,一犬不至,群犬不食”的奇观在史书、方志、谱牒中有大量记载。遗迹无存。
22、寿安堂:陈蕴于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所建,在今义门村十组的花园内,是专供老年人休闲玩乐场所。明初被毁,原址改建农房。
23、九里殿:陈士尹,英勇抗金,屡战屡捷,是民族英雄岳飞部下名将,于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战死沙场,高宗敕建九里殿来追祭抗金英雄陈士尹。原址在今义门十组马路边,尚存砖石瓦砾。
24、贞节坊:义门陈后裔陈明轩之妻,割股疗夫,夫死后冰心守节,朝庭赐建贞节坊牌坊梁基石今尚存于德安县林泉乡小溪山村赤石堰陈家。25、义门铺:在今江西九江县狮子乡牌楼村。
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4)所建,尚存。 载入世界吉尼斯记录的“一犬不至,百犬不食”的传说,就是出自江州义门陈的一段佳话。
义门陈礼义为先,孝道治家,满门重义尚德。久而久之,教化影响了牲畜。
至唐昭宗庆历年间,家有七百四十余口,每日设广席,长幼依次坐而共食。蓄犬百条,共食一槽,一犬不。
义门陈氏,亦称为江右陈氏、江州陈氏。是发源于江西省德安县车桥镇的一个江右民系家族。公元832年,江copy右陈氏的祖先陈旺因为当官而在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置业,到唐朝中和四年已经是数代同居五十多年,唐僖宗御笔亲赠“义门陈氏”匾额,此后义门陈多次受到皇族表彰,闻名遐迩。1唐宋时期江州义门陈氏家族,创造了3900余口、历15代、330余年聚族而居、同炊共食、和谐共处不分家的世界家族史奇观,是中国古代社会中知人口最多、文化最盛、合居最长、团结最紧的和谐大家族,成为古代社会的家族典范而名动朝野。后宋仁宗在文彦博等重臣上疏建议下,将义门陈人分迁全国72个州郡(144县),分析大小291庄(另加43官庄道共344庄)。从此,一门繁衍成万户,万户皆为新义门。据最新统计,当今义门陈姓人口达到4000多万。
天下陈氏出义门,出了义门不姓陈,说起来与陈氏还真有缘,祖奶奶辈,奶奶辈,婶娘辈,多是陈姓,偶尔在资料上见到陈姓简介也会多留意几眼,虽说不是特别注意,也略记了些。
据说陈氏老祖陈旺当大官后,建立陈氏义庄,陈氏一门至此安居乐业,多出人义之士,唐朝时,有某皇御赐《义门陈氏》扁幅以致褒奖。大宋时又有皇帝御赐《义门一家》巨扁褒奖。
陈旺一门,至明清时己分布全国各省,分别建有二百九十多个陈氏义庄,每个义庄单独立祠,总祠二百九十多,分祠更多哇,陈氏一门奉先皇《义门陈氏》《义门一家》为宗旨行孝道,忠道义,凡分出陈氏义庄的陈姓,不得以陈姓自居,据说反出陈姓的有改姓”程,成,臣“等姓氏,我这个外姓人对陈氏历史也不够了解,初略介绍,请义门陈氏后人原量。
有故事 江西德安义门陈记 -------------------------------------------------------------------------------- 义门陈氏天下奇 忠孝节义众口碑 千年文化誉渊府 百代英才福后裔 义门陈起源 资料来源:德安之窗——义门陈专题 义门陈氏始祖乃陈旺,字天相,于唐玄宗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4月遵祖父陈伯宣命,由庐山龙潭窝迁至九江郡蒲塘场太平乡常乐里永清村(即今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车桥镇义门村),开创基业。
陈旺娶妻孙氏生子二,长子陈机,次子陈棋。陈旺寿终八十一岁,葬于义门东臬岭龙池山(今旺公山)。
陈旺自开基以来,以忠孝节义为本,勤俭耕读传家,建书堂(东佳书院前身),立家法,敬友邻,睦家人,使义门陈氏家族人才辈出,义风蔚然而日益昌盛,为义门陈氏后来聚居数千口,合炊几百年奠定了文明的良基。 义门盛况 1、累受旌表。
义门陈氏自建庄至分析,跨两朝,历时三百三十二年,先后累受唐宋两朝数位帝王的亲笔敕赐旌表和诸多将相名流诗赋赞誉。 (1)唐朝旌表 唐僖宗李儇于中和四年(公元885年)御笔亲题“义门世家”,并赐一联“九重天上书声旧,千古人间义字香”以示赞誉。
从此,陈氏即把原常乐里永清村改为“义门”。 唐昭宗李晔于大明元年(公元890年)御笔亲题“旌表义门陈氏”,由此即定名为“义门陈”。
今外地仍称车桥镇义门村为义门陈。 南唐王李升于升元元年(公元937年)赐匾一块,上书“义门”二字,标揭门闾。
至此,“义门陈氏”自陈旺于唐玄宗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开基建庄至南唐李升升元元年(公元937年),在唐共历时206年,先后受到三位帝王的旌表,后人有义门陈氏始于唐之说。 (2)宋朝旌表 宋太宗赵匡义于淳化三年(公元992年)7月15日御笔旌赐“忠者世家”,又于至道二年(公元996年)旌赐“真良家”和“义居人”,同年下昭将“义门家法”收藏于国史馆,并遣内侍裴愈赐御书三十三卷在义门敕建御书楼,将“真良家”三字悬挂门首。
宋太宗又于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为义门亲题: 水阁山斋架碧虚,亭亭华表耀门闾。 祖宗遗下林泉汁,子孙相承孝义庐。
原上鹡鸽常救难,庭前棠棣每添辉。 疑川郡派传千古,芳振江南绍有虞。
和“问道江南谁之一,咸称惟有义门陈”的诗句以示赞颂。 宋真宗赵恒赐联“聚居三千口人间之一,合炊四百年天下无双”,并于天禧四年(公元1011年)敕于旌表门外,筑高台丈许,亲题“旌表义门陈氏”六个大字。
宋仁宗赵祯嘉(示右)五年(公元1060年)追封义门陈氏五世祖陈旺、陈机、陈感、陈兰、陈青分别为晋国公、齐国公、吴国公、燕国公、许国公之谥号,又于嘉佑七年(公元1062年)赠义门分庄一诗中写道:“江洲久著义门庄,珠辉玉廊孰同行。蒂固根深谁与并,庄上分庄岁月长。
谩夸诗礼追邹鲁,须信簪缨赛谢王。子孙各知道义范,永于瞬德有重光。”
时年义门陈氏建庄已历时331年,3900余人聚居合炊。 由以上两朝帝王的诗联旌表中,可以断定“义门陈氏”是古代文明之典范,作为一个家族累受两朝历代帝五的旌表,可称中国古今之最。
据史料记载,“义门陈氏”在宋仁宗时期处鼎盛时期,当时在义门陈氏忠义孝悌的感召下,江南人家平纠纷,净争讼,知礼仪,忠国家,呈现一派耕读升平的景象。因此,后人有“义门陈”盛于宋之说。
2、兴盛规模 (1)宋仁宗嘉佑八年(公元1063年)义门陈氏建庄合炊累计历时332年,聚居18代,人口3978人。 (2)至公元1063年,义门陈氏一家历代为官人数约30人,历受封赠42人,历代累计中举120余人,其中官至宰相2人。
(3)至公元1063年,义门陈的建筑有:义门正宅、御书楼、东佳书院、东臬祠(旺公祠)、太公堂、祖训堂、德星堂、大学院、接官厅、刑仗厅、太圣院、得胜楼、九里殿、永清祠、都察院、百犬牢、秋千院、望仙亭、嬉戏亭、真君祠、五祖碑、藏书楼、百柱堂、兰官、廨院、道院、义门、义酒坊、酒店、馈堂、公堂、鼓楼、洗米池、酒泉井、茶房、新迁祠、先祠、义碑,筮法亭及田庄、园林等三百多处。 (4)宋真宗听说义门陈氏“堂前架上衣无主,三岁孩儿不识母,一十五代未分居(仁宗时期义门分庄时为18代),农夫不怨耕田苦。”
惊叹不已,连命义门族人进朝加爵,并额外恩准义门陈氏铸造家币以示荣宠(海外至今仍有人收藏铸有“义门世家”字样、外圆内方约一寸直径的铜币)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由此可见,“义门陈”当时“楼阁连云延四方,旌旗映日紫气长,农夫耕种犹作赋,学子吟哦翰墨香”的繁荣景象。
义门衰弱 1、两次分庄 (1)宋仁宗嘉(示右)七年(公元1062年),有重臣包拯、文彦博等上书,论德安义门陈氏人口过于集中,朝野太盛,似有王气,以人多地少、供给不足为由建议分析“义门陈氏”,宋仁宗出于维护统治阶级自身利益,于公元1063年赐“义门陈氏”以“知守宗希,公汝才思,彦成延继。”遣地方官员谢景初、吕海、范彬等人于同年7月初三到“义门陈”,将12个派行分析为291庄,其中迁往江南110庄,楚地91庄,两直、川浙广闽90庄。
分布全国七十二个郡(今年18个省)耕种生息,奉江洲德安义门为世家。 (2)元未明初,陈友谅兵败于朱元璋之后,朱。
推荐阅读:
本文部分图文、音频、 *** 于 *** 搜索,版权归版权所有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北京户外网对其观点赞同或支持。
本站文章发布于 4年前 ( 2021-07-14 )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